Toda mi ambición es ser libre toda mi vida.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阅读笔记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阅读笔记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阅读笔记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阅读笔记

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“原因”,而是现在的“目的”。

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,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。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“此时此刻”的你自己。

目的论

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。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。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。

心理创伤并不存在

“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,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。”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,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“被给予了什么”。

关注自身

你之所以无法改变,是因为自己下了“不改变的决心”。

活在“如果怎样怎样”之类的假设之中,就根本无法改变。

不想改变

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“特别”,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。

例如,我的身高很矮。对此,心善的人会用“没必要在意”或着“人的价值并不出身高决定”之类的话来安慰我,但是,此时我如果甩出”你怎么能够理解矮子的烦恼呢?”之类的话加以拒绝的话,那谁都会再无语可说。如此一来,恐怕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翼翼地来对待我吧。

通过这种方式,我就可以变得比他人更有优势,更加“特别”,生病的时候,受伤的时候,失恋难过的时候,在诸如此类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用这种态度来使自己变成“特别的存在”。

夸耀不幸

假如说你是“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”,那别人也“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”。

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

这一点可以从“人际关系之卡”这个观点来进行考虑。只要是按照原因论认为“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”,那么现在的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。但是,如果认为“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”,那“关系修复之卡”就云握在自己手中。因为只要我改变“目的”,事情就能解决。

我改变了,发生变化的只是“我”。作为结果,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,也无法左右,这也是课题分离。当然,随着我的变化—不是通过我的变化—对方也会发生改变。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,但那不是目的,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。

总之,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。

课题分离

重要的是不“评价”他人。

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,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。

有价值

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“此时此刻”。纠结过去、关注未来,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,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。你之前就一直忽略“此时此刻”,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。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。

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,而是“此时此刻”。

意义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